中能煤田公司员工操作采煤机(资料照片)
“从进厂排队到交易、订单确认、装煤过重等一套流程下来,不仅能做到全流程少人、无人接触,效率也比原先提升了60%。”提起疫情防控期间的煤炭运输,一位大车司机感慨地说。
面对疫情带来的压力,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接连打出了一系列“智能”组合拳,通过科技投入,装备更新,最终实现生产系统的优化,确保采出的每一粒煤炭能够“颗粒归仓”,为能源保供发挥力量。
“这是新引进的双臂锚杆支护机,经过对工艺流程优化后,功效提高30%以上,单进掘进进尺也‘水涨船高’。”中能煤田公司综掘一队队长杨林平提起新设备发挥的效能特别兴奋。他介绍,面对掘进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的局面,公司通过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,智能化应用水准是上一年同期的二倍以上,真正实现了快速掘进全推进,做到了采掘平衡。
为确保煤炭开采的安全高效,中能煤田公司结合企业自身管理实际,有针对性地引进了NOSA安健环风险预防管理体系,与矿井正在推进的“六精三十六闭环”精细化管理深度融合。该公司着力于“科技+安全”的同频共振,实现由传统的人管、人控到现在的机管、智能系统双重控制的新升级,逐步形成了企业独具特色的NOSA管理工作模式。
“开机!”随着主皮带司机轻点鼠标,长达13千米的皮带瞬间转动起来。中能煤田公司运输队队长刘裕平通过地面视频,仔细查看运转皮带各个环节。据介绍,随着堆煤保护、防跑偏装置以及纵撕保护的安装到位,以往皮带运输过程中转载点大块煤、跑偏以及皮带撕扯等异常行为,现在都会及时报警并联动,确保了主运输系统的安全可靠,降低了运输系统的运行风险,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双提升。
“从原来每小时入选原煤1100吨,提升至每小时入选1500吨,日生产16个小时提高入选能力6000多吨。”一串数字体现了中能煤田公司市场销售部“花小钱办大事”。该公司以320万元撬动洗选产能升级,解决原煤破碎环节对生产系统“卡脖子”的难题,使精煤洗选提升了45%,为保供任务的完成出了一份力。
为了保证销售需求,中能煤田公司围绕能源保供任务,积极优化生产组织,强化生产现场管理,确保正规循环作业;坚持实施“四检制”“包机制”,强化设备检修管理,保证开机率。
“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加快数字化、智能化建设,走全流程人、机、环、管、数字互联,才能确保实现新产业、新业态的良性发展,为能源保供贡献智慧力量。”该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党亚明表示。
来源:榆林日报